第114章(1 / 2)
皇帝自然也明白这一点,眼角眉梢都透着愉悦。
“顺子,宣林无忧入宫觐见。”
唐鸿钧忍不住提醒:“陛下,上面还有两个人呢。”
头名是很了不起,二三名也配拥有姓名啊。
“啊,对对,还有两个人呢。”
皇帝垂眸看去。
剩下的两人分别是,文幸,吴文轩。
皇帝又吃了一惊,只是有了前面林无忧的铺垫,就显得从容多了。
真不怪唐鸿钧那般反应,实是这一甲三人的人选,不在大众认知范围内。
那些闻名盛京的有才之士,没一个进三甲。
林无忧自不必说。
文幸,一介名不见经传的谋士。
吴文轩,武宁侯幼子,自小体弱,才华不显。在国子监也没什么存在感。
偏偏就是这三人夺得了一甲前三。
皇帝没诧异几秒,就接受了。
文幸能在温国公身边潜伏十几年,还能被派去三皇子身边,但凡心性才华差一点,怕是早就投胎了。
至于吴文轩,想到他爹武宁侯宠妾灭妻,胞兄去年病逝留下寡嫂幼子,他再做不成低调守拙的二公子了。
皇帝合上折子,心情很好。
这些有才华有野心的年轻人才是朝廷的基石,眼下本就缺人,这些人展露锋芒,本身就表示对他这个新皇的信任。
他对唐鸿钧道:“先不要声张,明日举行殿试,之后再张贴红榜。”
“是。”
第二日,三人被宣进了宫,新帝连同几位阁老,还请了国子监的几位大儒,对三人进行了轮番考察。
考察结果证明,一甲三人的才华完全配得上他们的名词,丝毫不掺水分。
尤其是林无忧,提出来的观点和政见让几位阁老和大儒都赞不绝口。
明帝当场拍板,点林无忧为状元,文幸榜眼,吴文轩探花郎。
三人直接被授了官职,琼林宴过后就开始任职。
毕竟,朝廷最近太缺人。
宫里殿试一结束,贡院的墙上红榜也贴上了。
很快,红榜就吸引了一大批人,里三层外三层,都是着急知道结果的举子和看热闹的百姓。
一时间,有人欢喜有人愁。
榜上有名的激动的蹦跳,大喊大叫,落榜的垂头丧气,告诫自己不要灰心,九月再战。
几乎人人都对一甲三人表达了惊讶,黑马年年有,今年特别多。
很快,三人的姓名随着报喜官敲锣打鼓的阵仗,传遍了整个盛京。